必一体育: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
来源:必一体育下载 作者:必一体育app 发布时间: 2024-01-19 1 次浏览
近日,江苏省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编制《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并与已发布。《规划》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规划总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共十章。围绕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规划目标和重点领域,以规划近期(2023-2025年)为重点建设期,分类提出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体系重点工程。规划期内,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83项,预计总投资约221.80亿元。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有洪泽湖和骆马湖两大著名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全市水域面积305余万亩,湿地保有量16.26万公顷。宿迁市文化底蕴深厚,是西楚霸王项羽和美人虞姬的故乡,知名的水乡、酒都、绿海和花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历次全体代表大会精神,坚定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扎实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宿迁市生态环境问题追责问责事项移送工作办法》,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制度落到实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积极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体系。出台《宿迁市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操作规则(试行)》,构建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体系。常态化推进环保信用评价,根据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严格落实差别水电价和绿色信任保护政策。出台《宿迁市保护和奖励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人的若干规定(试行)》,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积极开展跨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与淮安、徐州、连云港三市签订流域横向生态保护合作与跨界区域补偿协议,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绿色金融政策,与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签订绿色金融服务合作协议,20个项目获得“环保贷”支持。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20个问题和129件信访件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督察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6.7%,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大气环境质量稳中向好。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年均水质达标率为100%,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全市国省考优Ⅲ比例92%,1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水体比例为86.7%。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EQI值为60.11,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宿迁市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物种2379种。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程度持续提升,2017-2020年,宿迁市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大气环境治理取得实效。“十三五”期间,全面开展工业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整治、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累计实施4000多项治理项目。制定出台《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宿迁市交通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实施建筑工地“红、黄、绿”牌扬尘管控分级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全面禁止秸秆焚烧。水环境治理不断加强。颁布全市首部地方环保法规《宿迁市古黄河马陵河西民便河水环境保护条例》,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污水提质增效与排水防涝“四城同建”,成功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典型市”,并创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完成126个国控、省控土壤监测点位布设,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类别划定工作,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初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底数,有序推进土壤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
持续加大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力度,优化调整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构建合理完善的生态空间系统格局。全面启动生态河湖行动计划,首创“河湖警长”制度,完成洪泽湖全湖退捕工作。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完成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已建立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省级湿地公园。2022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8.1%。不断厚植绿色家底,全市林木覆盖率提升至29.87%,在全省率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庭院开放改造,建成“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全面推进,泗阳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泗洪县获评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成60个“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
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理制度,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由2016年的11.6:48.9:39.5调整为2022年的9.1:44.9:46.0,经济结构在2018年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转变。扎实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退出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2548户,淘汰平板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纺织1.3万吨、铅酸蓄电池139万千伏安、落后工艺98项、落后设备11099台套,取缔“散乱污”企业2946户。持续推进化工行业专项整治,累计关闭化工企业94户,取消沭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化工产业定位。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省定目标任务,清洁能源总装机达到211.6万千瓦,同比增长38.7%;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0.3亿度,占全社会发电量的29.9%。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273个,建成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10个,省级绿色工厂4户,市级绿色示范企业59户。
城市居住品质持续提升,全面打响“江苏绿心、华东绿肺”生态品牌,打造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体系结构,全市新建民用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全部达到一星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农村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达到100%,农业环境生态修复不断加强,全市中沟以上河道全部进行了绿化完善和提档升级,构建特色绿色种植制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成功申报江苏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制定绿色补贴政策,节水节能器具得到有效推广。
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初见成效,初步构建了党委政府统领、宣传部门牵头、环保部门主导、其他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大环保宣教格局,通过开展“六五环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开展环保学科渗透,积极组织生态文明教育节目汇演、美境活动。各公园景区将旅游活动与生态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公园景区作为城市对外窗口的宣传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保持100%。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高标准覆盖,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通过举办“金鼎”文化艺术周系列活动,形成具有宿迁特色的多元化文化惠民服务体系。
1. 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压力较大。2022年宿迁市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年均浓度省内排名靠后,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工业围城问题尚未破解,“清风廊道”规划区域内存在涉气高排放企业,制约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随着国省考断面数量大幅增加、考核要求逐步提高,断面达标难度加大,洪泽湖、骆马湖等湖泊仍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不稳定,受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水体流动性差等影响,农村黑臭水体问题也日渐凸显。
2.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全市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尚不完善,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容量有限。部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运营管理水平较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仍然存在缺口,收运体系尚待完善。废铅酸蓄电池、废桶、废包装物等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不足,近六成处置利用设施集中在宿豫区,近四成需转移市外进行处置利用,全市仅1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基层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3. 环境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中六成以上为小微企业,小量危险废物缺乏有效的收运体系,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压力较大。部分历史遗留的土壤环境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工作难度较大。危化品运输安全和水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面临长期挑战。
4. 生态空间布局不够科学合理。生态空间破碎化程度高,造成生物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影响宿迁城市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的丰富度。骆马湖、洪泽湖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水生高等植物分布面积减少,河湖水系受围垦养殖侵占。城镇用地布局分散、结构不优,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高。城区拓展多向发力,空间框架偏大,紧凑度不高。用地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工业占比高、效率偏低,住宅过量、空置率高。
5.生态系统依然较脆弱。宿迁地处苏北平原,古黄河冲积带,人类活动频繁,原有的森林、湿地等生长系统不断萎缩甚至消失,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全市森林资源中,道路绿色通道、水岸绿化带、农田林网、四旁散生树等占绝对优势,林带较窄、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生态廊道的宽度和连通水平不足,森林绿地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较高,导致生物多样性维护能力较弱。湿地的历史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功能和效益日益下降,危及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使得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宿迁市部分城市内河河道、河滨带、缓冲带受侵占,京杭运河等城市河道普遍径直化、人工化,建设硬质驳岸,河滨带消失,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有待加强。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习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擘画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蓝图,丰富和发展了习生态文明思想,为宿迁市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生态大公园”,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
“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美丽江苏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进程加快推进。宿迁位于淮海经济区,是苏、鲁、皖三省通衢之地,“一带一路”、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等在这里叠加交汇,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向这里覆盖,“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多重战略叠加交汇为宿迁创造了良好的集聚发展基础,有利于宿迁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提供重大契机,也为宿迁绿色转型发展带来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进步前景。
党的以来,宿迁不断抬升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突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科学编制“江苏生态大公园”总体规划,明确要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惠泽于民,全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当前,宿迁市各部门、各板块正按照“生态大公园”建设目标,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在建设“大公园”的同时,定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同步取得较大提升。
宿迁市农业经济占比较省内其他城市大,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依赖性较强,虽然目前全市土地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尚可平衡,但随着城市开发强度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宿迁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全市工业化基础弱、层次低,面临着提高规模和提升效益的双重压力。电力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将继续保持刚性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十四五”时期,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将占有一定比。
热点新闻
- • 相关专业专项类 面向绿色低碳的污泥处置规划研究
2024-09-05
- • 废水零排放:工业废水能实现零排放吗
2024-09-05
- • 废水处理设备是什么?
2024-09-05
- • 新进展!普宁市英歌山(大坝)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出炉!
2024-09-04
- • @松江人最高年薪30万速来
2024-09-04
- • 净水技术 电镀废水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4-09-04
-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厂虚拟仿真:涵盖知识、设计、运维的教学软件
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