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体育:成都市武侯区创新“三生”融合模式 探索集约利用空间资源的绿色生态发展路径

来源:必一体育下载 作者:必一体育app    发布时间: 2024-08-07    1 次浏览

  成都市武侯区原南桥垃圾压缩中转站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800吨。随着武侯区常住人口突破120万,日产生活垃圾逐年上升,该站实际日处理垃圾量已达1200吨,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且地面附属楼宇难以有效利用。与此同时,武侯区作为中心城区之一,载体空间受限,急需高效利用空间资源。

  为此,武侯区围绕服务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探索统筹利用地上、地面、地下空间,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在原南桥垃圾压缩中转站就近新建武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在项目规划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在地下打造全国首座日处理量达2000吨的全地埋式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地面升级打造1.4万余平方米的城市休闲体育公园,地上规划建设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既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又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探索出一条“土地利用集约、垃圾处理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效益显著”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地面的城市休闲体育公园和地上的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华西医美健康城党工委管委会、区综合执法局供图

  项目紧邻三环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好。为充分发挥地块价值,对地上、地面、地下空间进行整体谋划,分别用于生产、生活、生态,形成了“三生”融合的集约发展模式。一是在地上开辟生产空间,打造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将地面附属楼宇改造为产业楼宇,推动华西、华为强强联合、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健康、医疗信创等产业,努力建成西部重要的数字健康产业极核。目前,园区已入驻四川大学医工结合转化应用服务平台、华西数字健康科技、国信医控、铸正机器人等优势企业。二是在地面优化生活空间,打造城市休闲体育公园。针对片区缺乏公共休闲配套设施的现状,充分利用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地面坡地,升级打造1.4万余平方米的城市休闲体育公园,有效改善了片区公建配套,较好满足了园区企业办公人群、周边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和运动休闲的需求。三是在地下拓展生态空间,打造全地埋式垃圾压缩转运中心。坚持向下挖潜,采用全地埋式建筑形式,建成地下两层、建筑面积3.53万平方米的全地埋式垃圾压缩转运中心。

  利用坡地地形因势造景打造的城市休闲体育公园,地下为全国首座日处理量达2000吨的全地埋式垃圾压缩转运中心。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华西医美健康城党工委管委会、区综合执法局供图

  坚持以绿色理念、前端科技引领项目建设,有效破解超大城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置量大、处置难的问题。一是坚持提高标准、提升垃圾处理能力。采用国际领先的水平直压式工艺,打造4个处置平台、8个处理泊位,形成了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日处理污水(含渗沥液)350吨的垃圾压缩处理能力,处理能力是原站的2.5倍,成为国内单体处理规模最大的地埋式生活垃圾压缩转运项目。坚持功能集成,集生活垃圾压缩中转、污水处理、臭气处理、大件垃圾处理及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于一体,显著提升垃圾压缩转运效率。坚持分类处置,按照生活垃圾四分类处置流程,建成中心城区首个家庭厨余垃圾处理泊位,日处置家庭厨余垃圾100吨;布局大件垃圾处置泊位和有害垃圾暂存区域,有效提升垃圾处置能力。二是打造智慧平台、实施科学调度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融入智慧建设,建成由1个主平台和6大子系统组成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环卫管理子系统对环卫作业过程中的人、车、事、物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监管,具有安全事件上报、车辆安全在线预警、环卫作业进度和质量综合评价等功能。垃圾分类管理子系统覆盖全区1650个小区、4950个投放点,通过垃圾厢房前端视频采集垃圾投放情况,并通过AI识别对异常情况进行系统预警。转运压缩管理子系统对全站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处置中心综合吞吐能力。餐厨垃圾管理子系统联通区内4500多家餐饮企业,规范厨余垃圾流向和处置。大件装修绿化垃圾管理子系统将11个大件垃圾处置集散点和运输车辆、处置设备接入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大件垃圾规范处置。公厕管理子系统能够对智慧公厕人流量、臭气、温度、湿度等运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1+6”系统集数据收集、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于一体,构建起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消纳”的全周期运行管理体系。三是坚持严格管控、全面实现达标排放。坚持规范操作,垃圾收集车进站后在地下卸料,通过除臭工艺后,压缩成块转运,全过程均在地下密闭空间操作。加大设施投入,增设6套负压废气抽吸系统、4套正压离子新风系统、5套喷雾系统,全时段处理各环节产生的废气废水。严格排放管控,实现了“地上无废气排放、楼体低噪声作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该项目的地面打造公园,将大型环境设施的“邻避效应”转化为“邻利实效”,为市民群众提供了高品质休闲环境和运动空间。一是突出生态休闲功能。按照原生态、近自然的理念,利用坡地地形因势造景,铺设环形合围式步道,沿途分层栽种50余种花卉乔木,形成9662平方米错落有致、立体清新的植物空间,打造花园式、开放式园艺景观和休闲游憩场地。二是突出体育运动功能。在环形休闲步道沿线设置运动区,打造羽毛球场、乒乓球场、5人制足球场,建设运动场地2480平方米,已举办体育健身、竞技赛事等活动40余场次,周边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运动休闲。三是突出环保科普功能。在公园内打造武侯区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武侯区生态环境科普宣教基地,组织区内中小动开展知识宣讲、现场研学等活动,累计接待各类考察研学群体138个,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做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在原南桥垃圾压缩中转站就近新建的武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华西医美健康城党工委管委会、区综合执法局供图

  一是提升绿色高效垃圾处置能力。武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采用国际领先的水平直压式工艺,形成了日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日处理污水(含渗沥液)350吨的垃圾压缩处理能力,处理能力是原站的2.5倍,压缩比从1:1.5~1:2提升到1:3,即可将3箱垃圾压缩成1箱,显著提升了转运效率;6套负压废气抽吸系统、4套正压离子新风系统、5套喷雾系统能够全时段处理各环节产生的废气和废水,实现了“地上无未达标气体排放、楼体低噪声作业、地下无污水散排”的效果。

  二是推动数字健康产业建圈强链。坚持链主引领、平台赋能,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布局打造了“一院一中心一平台”,目前园区已入驻圆心科技、华西数医、医枢科技等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储备了数坤科技、推想医疗、华曜云科等一批数字健康领域优质项目,未来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亿元以上。

  三是呈现绿色发展生态园区样板。从对周边企业及居民走访看,市民普遍认可武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创造的积极生态环境影响,“没有难闻的味道,没有扰人的噪音”是市民们最直观的感受;并获得2022年“四川省结构优质工程”奖。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