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体育:安徽省蚌埠市打造智能传感产业高地
来源:必一体育下载 作者:必一体育app 发布时间: 2024-07-04 1 次浏览
珠城大地,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到了加速崛起的关键期,一个目标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新高地正乘风而起。
不久前,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这场年度产业盛会吸引了600余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参加,合力推动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芯”欣向荣,未来可期。现在的蚌埠,正朝着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断奋进。
传感器是人工智能硬件设施里的“神经元”,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器件。它能让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互通,实现万物互联。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蚌埠市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上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是安徽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特别是近年来,蚌埠市紧抓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中国传感谷,推动要素集聚,加快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在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
去年,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生产的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其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水平,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线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希磁科技于今年4月申报上交所科创板辅导,中国传感谷内3家企业获2023年安徽省“揭榜挂帅”立项,一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企业加快集聚,产业聚链成群。如今的蚌埠,培育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有家硅光、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市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
希磁科技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提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蚌埠,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蚌埠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都包含了什么?为什么能吸引包括希磁科技在内的200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
记者了解到,首先是有力的扶持政策坚定着企业的发展信心。近年来,蚌埠市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和措施,从资金、人才、配套等各方面给予智能传感器产业“真金白银”的保障。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开幕式上还发布了由安徽省科技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若干政策》,涉及支持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人才引育、上市融资、海外发展等五个方面,旨在推动项目、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支撑蚌埠立足中国传感谷打造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新高地。
给力的龙头企业,引领着产业链一路前行。坐落在蚌埠市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拥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平台以及8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套工艺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MEMS制造领域技术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等20多项国家航天重点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强力保障。
众多的研发平台,打破了生态圈发展瓶颈。这里组建了国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获批安徽省智能传感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强劲的要素供给,为生态圈注入无限潜能。为了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蚌埠市组建了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在中国传感谷中央创新园区建设了标准厂房、人才公寓、酒店商超等完善的配套设施,8英寸晶圆代工线、污水处理、表面处理、危废集运等即将全面建成。
政策、企业、平台和要素,像吸铁石一样,把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吸引到了蚌埠,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让蚌埠成为智能传感器企业的投资首选地。
这是去年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后,由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蚌埠恒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新企业,专门从事传感器专用电路芯体和整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短短数月时间,该项目的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000万只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产能规模将达到每年8500万只。
在中国传感谷内,像这样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研发的企业,还有近100家。一个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快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传感谷正在加速崛起。
中国传感谷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园区按照“一谷三园多点”统筹产业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多点”即各县区结合实际联动发展智能传感上下游产业,形成全市统筹、县区联动、协同发力的首位产业强劲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中国传感谷园区建设蹄疾步稳,发展成果遍地开花,成功跃升为全国十大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去年以来,蚌埠经开区抢抓安徽省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传感谷的战略机遇,加快了中国传感谷中央创新区的建设步伐。
如今,中国传感谷在产业空间方面,新建成交付产业空间11万平方米,今年7月再交付1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产业空间超70万平方米,2万吨/天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大宗气站、集中供热等重点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商业街、商务酒店等高品质生活设施正加快配套;在创新驱动方面,总投资3.5亿元的传感谷共性技术平台(一期)建成运行,可满足初创企业工艺孵化、工程化试制和测试需求,芯动联科惯性传感器、希磁科技电流传感器等技术水平达国内一流;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芯聚江淮,智感世界”,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今天,在感知世界、智联万物的时代,蚌埠已经提前一步,抢占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新赛道,形成了产业集群。站在新起点,紧抓新机遇,今后的蚌埠将在已有基础上更加奋发有为,把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名片在全国打响、走向世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通讯员 顾 楷《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7月01日 第14 版)
珠城大地,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到了加速崛起的关键期,一个目标产值超千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新高地正乘风而起。
不久前,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这场年度产业盛会吸引了600余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参加,合力推动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芯”欣向荣,未来可期。现在的蚌埠,正朝着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断奋进。
传感器是人工智能硬件设施里的“神经元”,是物联网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性器件。它能让人与物“对话”、物与物互通,实现万物互联。
作为我国重要的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蚌埠市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上基础好、起步早、发展快,是安徽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特别是近年来,蚌埠市紧抓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把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大院大所和龙头企业,聚力打造中国传感谷,推动要素集聚,加快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在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
去年,主要从事高性能MEMS惯性传感器等产品研发生产的芯动联科成功上市,其MEMS陀螺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低精度光纤陀螺和激光陀螺水平,填补国内高端MEMS惯性传感器空白;总投资50亿元的8英寸MEMS晶圆制造线项目开工建设,加上已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线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线,蚌埠成为中国晶圆制造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希磁科技于今年4月申报上交所科创板辅导,中国传感谷内3家企业获2023年安徽省“揭榜挂帅”立项,一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企业加快集聚,产业聚链成群。如今的蚌埠,培育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有家硅光、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智能传感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全市智能传感产业相关企业达2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家,覆盖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经济规模总量超百亿元。
希磁科技仅用4个月时间,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并带动多家上下游企业落户蚌埠。提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希磁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蚌埠,集聚了智能传感器行业重要的企业、人才、资金等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感器产业生态圈。
蚌埠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都包含了什么?为什么能吸引包括希磁科技在内的200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落地?
记者了解到,首先是有力的扶持政策坚定着企业的发展信心。近年来,蚌埠市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先后出台了《蚌埠市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文件和措施,从资金、人才、配套等各方面给予智能传感器产业“真金白银”的保障。第六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开幕式上还发布了由安徽省科技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8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中国传感谷发展若干政策》,涉及支持加大投入、创新发展、人才引育、上市融资、海外发展等五个方面,旨在推动项目、企业、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支撑蚌埠立足中国传感谷打造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智能传感产业集群新高地。
给力的龙头企业,引领着产业链一路前行。坐落在蚌埠市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中高端MEMS技术与产品的头部企业,拥有6英寸高性能体硅MEMS晶圆制造平台以及8英寸微系统晶圆集成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4套工艺技术体系,系统解决了MEMS制造领域技术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项、发明专利400余件,为“神舟”“嫦娥”“天宫”“天舟”等20多项国家航天重点工程的“问天之旅”提供强力保障。
众多的研发平台,打破了生态圈发展瓶颈。这里组建了国家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产业创新研究院等2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获批安徽省智能传感器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
强劲的要素供给,为生态圈注入无限潜能。为了支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蚌埠市组建了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基金,同时在中国传感谷中央创新园区建设了标准厂房、人才公寓、酒店商超等完善的配套设施,8英寸晶圆代工线、污水处理、表面处理、危废集运等即将全面建成。
政策、企业、平台和要素,像吸铁石一样,把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吸引到了蚌埠,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让蚌埠成为智能传感器企业的投资首选地。
这是去年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后,由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蚌埠恒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新企业,专门从事传感器专用电路芯体和整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短短数月时间,该项目的年产能已经达到了1000万只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产能规模将达到每年8500万只。
在中国传感谷内,像这样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研发的企业,还有近100家。一个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快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国传感谷正在加速崛起。
中国传感谷是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三谷”之一,园区按照“一谷三园多点”统筹产业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多点”即各县区结合实际联动发展智能传感上下游产业,形成全市统筹、县区联动、协同发力的首位产业强劲发展态势。
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下,中国传感谷园区建设蹄疾步稳,发展成果遍地开花,成功跃升为全国十大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去年以来,蚌埠经开区抢抓安徽省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共建传感谷的战略机遇,加快了中国传感谷中央创新区的建设步伐。
如今,中国传感谷在产业空间方面,新建成交付产业空间11万平方米,今年7月再交付1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产业空间超70万平方米,2万吨/天污水处理厂、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大宗气站、集中供热等重点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商业街、商务酒店等高品质生活设施正加快配套;在创新驱动方面,总投资3.5亿元的传感谷共性技术平台(一期)建成运行,可满足初创企业工艺孵化、工程化试制和测试需求,芯动联科惯性传感器、希磁科技电流传感器等技术水平达国内一流;在产业链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应用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
“芯聚江淮,智感世界”,在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的今天,在感知世界、智联万物的时代,蚌埠已经提前一步,抢占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新赛道,形成了产业集群。站在新起点,紧抓新机遇,今后的蚌埠将在已有基础上更加奋发有为,把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名片在全国打响、走向世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
热点新闻
- • 相关专业专项类 面向绿色低碳的污泥处置规划研究
2024-09-05
- • 废水零排放:工业废水能实现零排放吗
2024-09-05
- • 废水处理设备是什么?
2024-09-05
- • 新进展!普宁市英歌山(大坝)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出炉!
2024-09-04
- • @松江人最高年薪30万速来
2024-09-04
- • 净水技术 电镀废水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024-09-04
-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厂虚拟仿真:涵盖知识、设计、运维的教学软件
2024-08-30